清晨,北京亦庄的自动驾驶测试区,一辆无人车正以60公里时速穿梭在车流中。车顶旋转的黑色圆柱体不断向四周发射激光脉冲——这正是让机器“看清”世界的核心部件:激光雷达(LiDAR)。随着特斯拉Cybertruck宣布搭载全新雷达方案,华为问界M9将激光雷达数量增至三颗,这个曾被马斯克称为“昂贵拐杖”的技术,正在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风暴。
在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中,摄像头如同人类的眼睛,毫米波雷达类似触觉,而激光雷达则赋予了机器“空间想象力”。通过每秒数百万次的激光扫描,它能构建厘米级精度的三维点云地图。这种技术突破,让汽车在浓雾、黑夜等极端场景下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.9%,成为L4级自动驾驶的刚需装备。
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数据,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突破20亿美元,预计到2028年将飙升至63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26%。在中国市场,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.0》明确要求2025年L2/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50%,政策东风直接点燃了产业链的爆发预期。
蔚来ET7、小鹏G9、理想L9等车型已将激光雷达纳入核心配置,单颗成本从2016年的8万美元降至如今的500美元。“2024年将成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”,速腾聚创CEO邱纯鑫的预言正在兑现:仅上半年,国内车企激光雷达搭载量就超过去三年总和。
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、美团无人配送车、极飞农业无人机……这些新兴场景对三维感知的需求,让激光雷达厂商找到了“第二增长极”。波士顿咨询预测,到2030年,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美元,其中感知模块占比超30%。
在雄安新区的数字孪生城市项目中,搭载激光雷达的测绘设备每天生成超过1PB的地理数据。新基建政策推动下,高精地图、智慧交通、电力巡检等领域的需求,正在为产业链打开ToG市场的想象空间。
当前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呈现“三足鼎立”格局:
值得关注的是,万集科技(300552.SZ)凭借V2X车路协同解决方案,已在全国30余个智能网联示范区落地项目;而巨星科技(002444.SZ)通过收购欧镭激光,实现了从工业级到车规级产品的跨越式升级。
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,激光雷达概念股的投资价值需要穿透三个维度:
尽管前景光明,这个赛道仍存在不可忽视的挑战:
正如光大证券在最新研报中的警示:“2024年将是激光雷达行业的分水岭,只有兼具技术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,才能穿越周期存活。”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