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科耐沃 · 行业新闻 · 致命倾泻,揭秘滑坡灾害的预警信号与自救法则
致命倾泻,揭秘滑坡灾害的预警信号与自救法则
发布时间:2025-07-06 00:00:03
来源:工业
浏览数量: 1000

轰隆!巨大的撕裂声打破山间宁静。巨石、泥土与折断的树木混成一股恐怖的”泥石洪流”,瞬间吞噬了山脚下的村庄。这不是电影场景,而是真实的滑坡灾害。2023年6月,湖北秭归突发山体滑坡,远超预警的方量瞬间倾泻而下,造成多人失联与巨大经济损失,再次为地质灾害防范拉响刺耳的警报。

山体为何会”失控滑落”?

滑坡本质上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一场”败退”。当岩土层内部凝聚力或摩擦力再也无法抵抗下滑力量时,斜坡便会沿着一个或多个软弱面(滑动带)发生整体或分散地向下移动。这一过程如同堆砌过高的沙堆最终崩塌,只是规模与破坏力远超想象。

这场”败退”的背后,是多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:

  • 地质构造陷阱: 存在顺向坡结构(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)软弱夹层(如页岩、泥岩)的山体,天然更易失稳。
  • 水,无形的帮凶: 强降雨、冰雪融水大量入渗,既大幅增加了岩土体重(饱和重量),又削弱了颗粒间的结合力(润滑/软化),是触发滑坡的最常见外因。地下水活动同样改变着坡体内的应力平衡。
  • 人类活动的扰动: 在坡脚盲目开挖切坡、坡顶堆积重物(如建筑、尾矿)、破坏植被根系网络(减弱固土能力)、不完善的工程排水系统,都直接降低了斜坡原有的稳定性阈值
  • 地震的致命一击: 强震产生的剧烈摇晃,能瞬间打破原有的力学平衡,直接诱发滑坡。

灾变降临前的”蛛丝马迹”

虽然滑坡过程迅猛,但大地并非沉默无言。它总会在灾难前留下关键预警信号

  • 坡面异常: 斜坡上部或中部出现弧形张拉裂缝,树木、电线杆突然倾斜(”醉汉林”),坡脚岩土体鼓胀隆起,这些都是内部正在变形的重要标志。
  • 水流变化: 原本清澈的泉水、溪流变得浑浊不堪,或流量突然剧增/剧减,暗示地下水系统被严重扰动。
  • 声响警报: 山体内部传来异常响动(如岩石挤压破裂的”咔咔”声)。
  • 动物异常: 蛇鼠大规模异常逃窜,家畜烦躁不安,动物往往比人类更早感知到地质环境的微妙变化。

直面滑坡,如何赢得生存机会?

当险情升级或灾害突发时,科学应对是生与死的分水岭:

  • 立刻撤离! 听到异常声响、发现裂缝急速扩展或接到官方预警,必须毫不犹豫地向滑坡两侧上方高地逃离切勿贪恋财物,切记不可沿着滑动方向逃生或停留在坡脚。
  • 沉降避险: 若确已来不及跑远,应迅速寻找结实的固定掩体(如巨大稳固的岩石)抱头蹲下,或蜷缩身体保护好头部。
  • 避沟躲谷: 远离沟谷凹地,这些地方极易成为泥石流的通道。
  • 警惕”回马枪”: 第一次滑动后,松散岩土体随时可能发生二次、甚至多次滑动,在警报解除前切勿返回危险区域确认损失。

构筑防线,将风险降至最低

  • 风险识别是基石: 房前屋后是否处于历史崩塌滑坡区、陡坡边缘、溪沟两侧?主动了解家庭所在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
  • 工程治理强筋骨: 在高风险区,专业边坡加固措施(如重力式挡土墙、抗滑桩、预应力锚索框架梁)和地下地表排水系统(截排水沟、盲沟)可有效提升坡体稳定性。
  • 生态修复护根基: 恢复植被(尤其是深根系树种)是成本低廉且效果持久的工程手段,植被根系如同天然的土体”锚杆”和”加筋带”,能有效稳固表层土壤。
  • 土地利用严管控: 陡坡山脚、沟口堆积扇是高风险区,严格限制在这些区域新建房屋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中之重。
  • 智慧预警织天网: 推广运用专业监测仪器(地表位移监测仪GNSS、地下深部位移监测仪、雨量计等)结合人工巡查模式,构建“人防+技防”的立体监测预警网络,为临灾避险争取宝贵时间窗。

滑坡灾害令人敬畏,但绝非无法抵御。科学洞察其成因,敏锐捕捉前兆信号,掌握必备逃生技能,全社会共同筑起风险防范的长城——每一次对自然规律的清醒认知与务实行动,都是对生命与家园最坚实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