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人静,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流畅地驶过弯道,前方忽然出现一个推着婴儿车横穿马路的行人——车辆瞬间识别并紧急制动。这一精准感知的关键功臣,正是车顶不断旋转的激光雷达。扫描方案作为其“独特视线”,直接影响着机器能否“看清”这个世界。
激光雷达并非单纯发射激光,其扫描机制才是核心能力所在。 它如同在空间中编织一张精密的光线网,通过测量激光脉冲从发射到遇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差(TOF),计算出每个点的距离坐标。每秒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次的测量,汇聚成周围环境细腻的点云数据。
一套卓越的激光雷达扫描方案,需在关键技术维度上追求平衡:
线数与分辨率:细节的雕刻师 激光雷达的“线数” 直接决定了垂直方向分辨率。16线、32线产品适用于低速封闭场景(如港口AGV);对高速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而言,128线甚至更高成为感知复杂环境(如远处横穿行人、细小障碍物)的刚需。禾赛AT128以“真128线”架构提供全局高清点云。
探测能力:远见与抗干扰
点云质量与帧率:流畅感知的关键 高有效点频(如百万点/秒级)和高帧率(10Hz及以上)确保点云密集、动态目标无拖影,为感知算法提供“高清流畅”的输入。速腾聚创M系列强调“凝视”功能,可在关键区域动态提升扫描密度。
环境鲁棒性:全天候战士 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强阳光干扰抑制、雨雾穿透能力、温度适应性、抗振动冲击等。车规级认证(如AEC-Q100)是入门券。
不同扫描方案已成为驱动多元场景落地的引擎:
面对琳琅满目的激光雷达扫描方案,明确需求是选择起点:
选择维度 | 关键考量点 | 应用场景提示 |
---|---|---|
扫描方式 | 成本、可靠性、性能要求、体积限制 | 车载主雷达→混合固态;补盲→纯固态(Flash) |
线数/分辨率 | 场景复杂度、目标物大小、感知距离 | 城市L4→高线数(128+);封闭区域物流→中低线数 |
探测距离/精度 | 行车速度、安全冗余需求 | 高速公路→长距(200m+);最后50米→精度优先 |
视场角(FOV) | 所需覆盖方位(前向/侧向/360°)、垂直空间需求(地面障碍/高处标识) | 前向主雷达→宽水平FOV;港口机械→超大垂直FOV |
环境适应性 | 工作环境温湿度、振动条件、光照/雨雾天气 | 车规级是基础;矿卡/港口机械需额外强化 |
最终选择需回归系统级思考:
从机械旋转的早期探索,到混合固态的量产普及,再到纯固态的未来蓝图,激光雷达扫描方案的进化史,就是机器感知能力跃升的缩影。当多维参数被精准匹配到